妻子的谎言歌曲为何CSSA总被“妖魔化”?有人就有江湖,但更多的是真心啊-留学每日谈

    为何CSSA总被“妖魔化”?有人就有江湖,但更多的是真心啊-留学每日谈

    本文授权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
    公众号ID:collegedaily
    小编来到美国的第一天,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大写的迷茫和无助。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不知道该找谁于露露。

    最开始带领小编进入和了解美国的校园生活的,是一个叫做CSSA的组织。

    CSSA是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学联”、“中国学生会”)的英文缩写,是海外最大的中国留学生组织。应该说,小编对于CSSA的初印象是温暖的。
    刚入住学校宿舍,就拿到了CSSA制作的中文版的学校全攻略王婉茹,详细的讲述了小到如何如何注册课程和办电话卡,大到如何规划学习生活以及求职找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生存手册拯救了晕头转向的小编,开启了留学生涯的第一步。

    在美国第一个中秋节,是CSSA举办中秋晚会,晚会很热闹,有唱歌的跳舞的,还搞了抽奖。晚会上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吃到了在美国的第一个蛋黄月饼!当时小编对中国学生会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中国留学生的家!

    来源:哥大CSSA官网
    但就在小编想要加入CSSA的时候,听到了同学对这个组织的嘲讽。同学说,这个组织的人都是富二代,不爱学习,就爱中国人抱团聚在一块儿;还有同学说,CSSA圈子乱,在留学生群体里名声不好。
    这个曾经给小编留下不错印象的团体就这么不堪?
    小编在知乎上看到,专门有人建了帖子问:“为什么美国名校的中国本科生普遍不愿意加入中国学生会(CSSA)?”这个问题收获了848人的关注和153人的回答。
    这153人的回答,多是在嘲讽CSSA。
    总结起来,人们的吐槽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官僚主义作风”
    “看起来像回事,实际上内部混乱组织臃肿,办事拖沓,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学起官僚主义倒是很像样,无法忍受,遂退。”
    “人际关系混乱”
    “组织太松散,小聪明太多,本质上是一个小圈子的人玩的地方”
    “以个人利益为主”
    “一般来说,热衷于搞CSSA的很多人纯粹是为了功利目的。”
    "CSSA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里面你能想到的中国社会你都能看到,和国内大学的学生会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鄙视链和差异,抱团而成的小圈子,甚至争权啊官僚啊,你都能看到。”
    在知乎这篇帖子的回答中,学联总与“不懂事的富二代”相关,人们也像吐槽富二代时一样指责着参加学联的同学。
    CSSA成员又是怎么看这些嘲讽和挖苦呢?日报与3位来自不同学校的CSSA成员聊了聊——

    哥伦比亚大学CSSA前副主席徐清扬也看到了知乎这篇帖子,她笑着说:“看着好生气。”
    清扬说,所谓的“官僚主义”,她完全没有感受到。自己和其他成员都是朋友关系,没有被区别对待。她倒是觉得,为了工作效率,分工和层级的区别是需要的。付嵩洋

    对她来说,研究生期间在CSSA工作的两年,她得到了“360°无死角的锻炼”。
    当时,清扬所在的部门负责举办晚会和活动。一场3小时的晚会,要花费团队3到5个月的筹备。她说:“从团队建设,任务分工,logo设计,赞助方案设计,视频制作,宣传计划到海选节目,安排彩排,校际沟通,赞助商合作洽谈,明星邀请等等,都要靠极强的设计天赋,统筹能力,交集能力。”筹办活动的过程特别忙,但她也从中提高了管理、策划的能力。
    有人在知乎说参加CSSA就是浪费时间,清扬却觉得她充分利用了那段在CSSA的时间,除了学习和实习之外,CSSA的工作把她的时间都排满了。

    但是,清扬确实也在CSSA里看到了一些乱象,比如管理不透明。在她进入哥大CSSA工作的前一年,哥大CSSA因为“违法校规”被学校的停办。后来,哥大CSSA对此作出改进又重新开门了。清扬至今不了解为什么当时组织被停办,只听说可能跟财务不透明有关系。
    清扬也说,虽然她在哥大学联的生活非常有意义,但她有听说了一些学校中国学联的乱象。在她念本科的大学,她就有听说学联的富二代飙车、打架斗殴的现象,这些现象让她当时对该校的CSSA望而却步。
    “学联就像个小社会,它就像社会的缩影。你在CSSA里遇到的问题,在社会上也会遇到。妻子的谎言歌曲”清扬说。
    她认为,每个平台都有不会完美,关键是怎么利用这个平台提升自己。
    ”而且如果发现不喜欢合水吧,你可以选择离开。”徐清扬说。

    堪萨斯大学中国学联主席蒋金航看了网友们对学联的评价后说,“我就很想知道他们抨击的对象是谁,是哪个大学,哪一届学联的?”他说他怀疑网友所说的真实性。
    蒋金航说,“如果拿某学联、某人的行为定义所有人的工作,我觉得很不公平”。

    外界对学联成员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的指责,也让蒋金航摸不着头脑。在学联工作了两年的他感到,学联工作需要很多的时间投入,“相当于打了好几份工作,还是没钱的”,全靠热情和自愿支撑着自己。
    “说实话,‘富二代’不来学联,他们都自己去玩了。”蒋金航说。
    曾有一段时间,有人与堪萨斯大学学联的“理念不同”,在校内一些多人的微信群里骂学联。蒋金航和堪萨斯大学学联其他成员看了之后,感到他们学联完全被“妖魔化”了。
    “全是编的,看得我们一愣一愣的仙途漫漫。”

    关于学联的传言,说得最玄的要数《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学联是中国政府的“间谍机构”,“受中国领事馆资助,是大使馆监视中国学生行为的机构。”
    密苏里大学前学联主席吕忠央操这一口长沙普通话说:“哪有这么夸张的事啊!”
    吕忠央知道,中国领事馆有对学联举办的校园活动(如“春晚”)给部分的资助,但更多情况下是通过学联确认中国学生人身安全的问题。他在学联工作期间,就曾多次收到领馆通知要求学联寻找失踪的学生,或帮助解决留学生安全相关的问题, “比如学生收到‘ticket’或者犯了错什么的。”
    “但是觉得没有到‘控制’的程度。”吕忠央说。
    另外,学联还会配合领馆向留学生宣传“平安留学”、“成功留学”的理念,提高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意识。
    蒋金航看到外界“妖魔化”学联的言论,他感到沮丧。“你要想抨击的时候,拿出具体的事情和证据。”他说

    在留学生们对CSSA的讨论中,经常将CSSA比作中国大学的学生会,也有的会说CSSA把“国内的那一套作风带到国外来”。
    在国内,社会对大学学生会的声讨不绝于耳。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大学教授、学者发文抨击学生会的官僚主义作风。
    这其中,两名人大教授,陈伟和张鸣,抨击得最彻底。
    今年3月,人大政治系主任张鸣教授称他不招学生会干部做自己的研究生。在《我的招生歧视》一文中,张鸣写道:学生会干部不招。面试的时候,直接淘汰。

    他说:“学生会的确是个藏污纳垢之地……一年下来,一个好好的孩子,就变得趋炎附势,官气十足。”
    7年前,同在人大政治系教书的陈伟副教授也在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学生会:大学最阴暗的一角》郭家颐,直指大学学生会的多宗罪。
    比如,“学生会高层成员会为博得领导欢心采取各种手段,低级学生干部同样也会用谄媚姿态迎合高级学生干部。” 又如,“对学生会来说,按照团委的要求,拉人填场,更是其重要任务……这种弄虚作假的任务,对学生会来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

    随后,这篇文章被卷入广泛的公众讨论。有人热烈表示深有同感,也有曾经的学生干部发文回应陈教授,表示对他的失望。
    尽管如此,陈伟还是在随后的一篇回应文章中呼吁: “就大学生而言,你的远离便是对国民教育事业的一种贡献。”
    “一入校会深似海,梦里不知身是客。”这是蒋方舟在清华大学念书期间赠给在学生会当干部的同学的诗。蒋方舟曾以自己没有经过任何校内“官僚组织”为傲。

    但是,蒋金航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蒋金航说,他从他在清华北大念书的同学那里了解到,清华等大学的学生会做了很多他觉得了不起的事情,这些事情他一开始没想到“学生都能做到”,比如开办大规模的论坛,并且一年比一年做的好。
    他还感到,中国学联的权利没有国内大学学生会这么大。“学联只是大学里的一个社团,一个club。虽然我们感到自己有使命感,有责任感,但实际能力有限。”
    CSSA虽然有简称为“中国学生会”,但在职责和目的上与国内大学学生会不同。在国外的背景下,CSSA必然面对着中国学生们身在异乡所产生的问题。
    清扬认为CSSA的职责水墨园,一是对内帮助中国学生犹大宾虚,二是对外宣传中国文化,三是在美国大学中争取为中国学生群体发声。
    她说,每次新生入学,他所在的学联都会举行接机、新生招待会等活动,还会请到国际中心的老师讲解安全问题。在一些大学CSSA的官网上,也有发布该组织制作的新生手册。

    哥大学联官网

    MIT学联官网
    另外,在发生留学生失踪事件等与在校中国学生相关的事件时,中国学联充当了对外发声的作用。章莹颖事件发生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帮助组织了“寻找莹颖”的民间搜寻活动,发布《全美搜寻章莹颖倡议书》,还制作了“寻找莹颖”网站。

    去年春节前,哥大“撕名牌”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件缘起哥大的一些中国学生宿舍门上写有拼音中文名的名牌被撕,很多人认为这件事涉及种族歧视。
    当时替身情人,时任副主席的清扬与其他CSSA团队成员开会,商量对“撕名牌”事件的处理方式,为中国学生发声。哥大CSSA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声明山内溥,称愿意作为桥梁帮助学生与学校沟通。
    “我们的工作并不能让我们获取什么利益,也不能为自己的简历增添多少色。”蒋金航说,就算他跟工作面试官说自己每年接了多少新生也没用。
    采访中,三位曾经或现任的学联成员提到最多的是“热情”二字,他们说,学联的存在是靠热心维持着的。
    “希望大家自己来了解我们,参加我们的活动,而不是通过耳朵了解我们。”蒋金航说。

    本文系留学每日谈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
    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Images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资讯丨中美贸易开战留学生躺枪,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资讯丨B站赴美上市第一天股价下跌天外魔境,90后二次元能否成功上位?
    资讯丨从小扎公开道歉的技术和艺术,看Facebook能否摆脱“非死不可”的预言
    资讯丨扎心!留学后跟奇葩老外同组做作业的辛酸故事
    干货丨史上最全爸妈赴美攻略——签证申请
    干货丨赴美入关指导|不懂英文不担心,爸妈轻松入境
    干货丨爸妈来美参加毕业典礼的第一步|护照办理
    干货丨低价票订购秘诀|帮爸妈订机票不可不知的几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