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陈二狗的妖孽人生为什么说粟裕具备元帅资格却难入十大元帅行列-情感经典录

    为什么说粟裕具备元帅资格却难入十大元帅行列-情感经典录


    粟裕大将
    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人民战争的大舞台上演出了许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活剧,如:他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这些活剧的生动体现。把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将领打疼了、打怕了。

    粟裕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的十大将中排名靠前的大将,多年来在军事论坛中总有不少的争议既粟裕完全可以评元帅却被评为大将太不公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以为然,本人从一些资料中找出一些依据来论证一下“为什么粟裕评不了元帅?这个问题只能从元帅的标准和与被授元帅者对比中分析。
    粟裕是湖南会同人弄假成婚,1907年生,1927年入党。南昌起义时为警卫队班长。
    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一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
    建国以后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55年授衔确定了十元帅十大将的规模限制,这一点是不能突破的。
    授帅标准及对比。
    授予标准是: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第一创建人民武装力量
    朱德,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湘南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总指挥。
    彭德怀,平江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总指挥。
    林彪,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之一,时任起义军第11军第25师73团3营7连连长。湘南起义的参加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3团7连连长。
    刘伯承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贺龙,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南昌起义总指挥。
    陈毅,南昌起义的参加者,时任起义军第11军第25师73团党代表;湘南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党代表。
    聂荣臻,南昌起义的参加者,时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
    罗荣桓是秋收起义的参加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部特务连党代表。
    徐向前,黄埔一期生,国民军团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
    叶剑英,南昌起义参加者,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副总指挥;
    粟裕,南昌起义的参加者,靳海音时任班长。
    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粟裕在创建人民武装力量这一条上明显弱势。
    第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
    朱德,红军时期是总司令,抗日时期八路军司令,解放战争总司令。
    彭德怀,红军时期是副总司令,抗日时期八路军副司令,解放战争副司令。
    林彪,红军时期红一军团军团长,抗日时期八路军115师师长,解放战争四野司令。
    刘伯承,红军时期总参谋长,抗日时期129师师长,解放战争二野司令。
    贺龙,红军时期军团长,抗日时期120师师长,解放战争晋绥军区司令。
    陈毅,红军时期西方军总指挥v脸社长,抗日时期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三野司令兼政委。
    罗荣桓,红军时期第1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时期115政委、山东军区司令,解放战争四野政委。
    徐向前,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抗日时期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聂荣臻。红军时期红一军团政委,抗日战争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华北军区司令员。
    叶剑英韩志然,红军时期总参谋长,抗日战争八路军参谋长,解放战争解放军参谋长。
    粟裕,红军时期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抗日战争初期只是第二支队副支队长(相当于八路军的副旅长),后来担任师长(新四军的师长相当于八路军的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副政委,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一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
    这三个时期从职务上粟裕与上面几位元帅差距较大。
    第三条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
    这一条无法量化,因为我军的制度很难将功劳划入个人。比如叶剑英是总参谋长,与下面的战地指挥官没有可比性。
    第四条授衔时担任职务。
    朱德,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彭德怀,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
    林彪,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伯承,中央军委副主席,军事学院院长。小说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贺龙,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
    陈毅,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
    罗荣桓,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中央军委副主席,刚卸任代总参谋长

    徐向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监察部长。
    粟裕,总参谋长(由副总参谋长升职不到一年)。
    从当时担任职务看,授元帅衔的都是军委副主席,而粟裕的总参谋长刚晋升不到一年,在政治地位上比其它人低。
    对粟裕没有评元帅衔的看法主要是认为粟裕与陈毅、罗荣桓、叶剑英有一拼,其实对比一下还是有差距。
    陈毅一直是粟裕的上司,只要参加评衔,第一人铁定是陈毅。
    罗荣桓参加起义就是干部身份,红军时期是军团级指挥官,抗日战争是领导一方的山东军区司令员,比粟裕这个师长要高的多。
    叶剑英与粟裕都属于参谋型指挥员,但叶剑英一直是指挥全军的总参谋长,无论是红军时期、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其级别均高于粟裕。
    粟裕是否代理过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政委。
    很多人一直对陈毅占着总司令和政委的位置替粟裕不平,其实里面是有原因的。
    华东野战军是原来的新四军与罗荣桓的115师部队、原山东纵队、山东军区部分部队合编而成的,真正与粟裕长期在一起的战将只有叶飞、王必成和陶勇,而陶勇曾任红四方面军师长,出身与许世友相同,不属于新四军江南游击队班底。
    由山东军区过来的包括许世友、宋时轮、陈士渠、唐亮、王建安、皮定均,以及两广纵队的韦国清,特纵的陈锐霆都没有在粟裕手下干过,这里面的许多人在资历上远远超过粟裕。
    比如许世友、宋时轮红军时期就是军长,抗日战争时是纵队司令。陈士渠抗日时是林彪的115师参谋长,在55年三野授上将军衔的10人中,同是兵团司令政委的唐亮、钟期光、许世友、傅秋涛、张爱萍、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韦国清都挂上了上将军衔,而粟裕的老部下,曾经在新四军一师三个旅长中只有一旅旅长叶飞被授上将,二旅旅长王必成、三旅旅长陶勇包括副参谋长张震仅以中将授衔。
    这些外来户不仅资格老,而且战功卓著,一般人很难指挥得动。让陈毅这位老资格受毛泽东信任的大员担任军政一把手,对稳定和保证指挥畅通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
    战功方面粟裕确实比较突出,以他为代表的第三野战军功勋卓著,与粟裕的指挥才能是分不开的。
    但是,粟裕从军事业务角度属于参谋官,而参谋官与战地指挥官是有一定距离的。许多战地指挥官没有参谋官的业务素质,却可以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取得战场上的胜利,这一点美国将军巴顿就是例子。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思考,在第三野战军战将们的回忆文章中沈漫雨,许世友、宋士轮、韦国清、皮定均、谭震林、叶飞等都对粟裕的指挥能力和战功颇有微词,是历史不清还是人缘不好无法判断。尤其对分兵豫西失败(粟裕的外线兵团三个纵队几乎被打残,而山东兵团许世友、谭震林在山东壮大。)、鲁南战役(许世友的山东兵团、陈毅的山东野战军与粟裕的华中野战军联合作战。鲁南战役是陈毅总指挥还是粟裕?粟裕只指挥华中野战军还是指挥了包括山东兵团在内的部队?)和济南战役(华东局属下的许世友指挥攻城,中原局属下的粟裕虽然负全军指挥侏罗纪战争,具体作战上却没有动作,打援没有实现)。
    淮海战役主要是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打主力山西铝厂贴吧,刘邓的第二野战军因为刚从大别山出来力量薄弱无法比拟。
    粟裕是否代过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委没有确凿证据,只见一些文章中。但粟裕没有代过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政委却是事实仗剑决,因为第三野战军政委是铙漱石,而且一直没有离开过。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所任命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名单中,明确标明22位委员:饶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委员兼华东军区政治委员)、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华东军区司令员)、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辣妹特工。

    1954年在批判铙漱石时陈毅发言:“一九四九年春天,在解放战争接近全面胜利的时候,党中央召集全会,决定在蒋介石不接受我们提出的和平条件之时,就渡江进击,彻底消灭蒋介石集团。但饶漱石在这点上表现得迟疑不决,畏首畏尾。他主张再等一下,观望一下。最后,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饶漱石才无可奈何地服从党中央的指示闺房之乐,与我带领三野大军进击,终于取得了解放华东广大地区的伟大胜利。这应归功于党中央。”
    而且陈毅把金门之战的失败也归结到铙漱石自上,说明铙漱石作为第三野战军政委从打南京战上海一直到金门战役和解放初期。粟裕根本没有代过三野司令员和政委。
    粟裕去世后的悼词中有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二副政委,没有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在党内的职务一直比谭震林低,谭震林是七大中央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
    尽管粟裕在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功勋卓著,但以副司令员的身份无法挤身元帅行列。
    中央授衔从多方面考虑。
    中央无论是元帅还是将军排名都不依姓氏笔划,而是有一定位置含义的。
    元帅排名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资历和年龄都低却排名第三,主要还是功绩上,而且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异义。
    10员大将排名顺序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粟裕排名第一,靠的是响当当的战功和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的职务。
    如果按历史资历论的话,粟裕在1937年10月才任1800人的新四军二支队副支队长,1941年任师长,抗战结束时是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张鼎丞,政委邓子恢)。与张云逸、黄克诚、陈赓、徐海东等大将差一个档次,即使在上将里面论红军与抗日时期职务也很难排进前八名。
    55位上将前10名名次排列是: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这十位上将包括粟裕和黄克诚都是1954年的副总参谋长,授衔时1954年11月萧克、李达升任国防部副部长,粟裕升任总参谋长,黄克诚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
    在当时国防部代表军委,副部长的职务高于副总参谋长(粟裕在1958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政委)。
    1954年11月后国防部长彭德怀(以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副部长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萧克、李达、廖汉生(1955年授衔时七位副部长四位大将两位上将,廖汉生授中将。其它几位副部长的实职都是正兵团级,而廖汉生全国解放时任一军政委,时任西北军区副兵团级副政委,只能授中将军衔)。
    1959年9月后国防部长林彪。副部长罗瑞卿、陈赓、许光达、许世友、刘亚楼(三位大将两位上将)。
    萧克论资历应为大将衔孙耀庭,此人是井冈山红四军的老人,红军时期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日战争120师副师长和解放战争中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这些职务高于任何一员大将,仅解放战争期间职务低于粟裕。李聚奎资格较老,因为是58年才从石油部调回军队,所以补授上将军衔。56年还补授王建安为上将。
    175位中将前10名是徐立清、肖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当时总干部部是军队八大总部之一,部长是罗荣桓元帅,与现在的总政干部部高一个档次)的徐立清排在首位,是因为原拟授他上将,但后来上将名额减少,他主动提出自己授中将。
    肖向荣红军时任军团宣传部长,抗战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宣传部长。解放前任兵团政治部主任,解放后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张经武长征时任师长,抗战时1938年任山东纵队总指挥,解放前任西北军区参谋长,解放后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兼人民武装部部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资历上授中将偏低。。1956年补授聂鹤亭中将军衔,1958年补授贺诚中将军衔。
    802位少将前10名是解方、陈沂、童陆生、詹化雨、刘其人、张瑞、彭富九、李信、曹广化、魏传统。
    解方作为志愿军参谋长(以40军副军长直接担任)仅授少将确实有点低,因为当时很多兵团司令或军长授了上将或中将(抗美授朝时20军军长皮定均和15军军长秦基伟后来被授中将衔,但授衔时两人都担任大军区副职。而解方此时仅为总参军训部副部长)。
    一些人喜欢用山头、派系、领导偏好或人事矛盾关系等来看55年授衔,这种意识过于肤浅。是以今天的思维看过去的事,那时候的人没有现在这样复杂。
    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刘、周、朱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艾毅幼儿园,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按照中央明确的元帅授予标准和定额,粟裕具备元帅资格却难入十大元帅行列。说他是第十一帅或者第一大将有一定道理,若说没有入列十大元帅是委屈了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