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王【读城·28】在诗词中,走一段城西路——放翁、板桥的岁月留痕-金陵晚报

    【读城·28】在诗词中,走一段城西路——放翁、板桥的岁月留痕-金陵晚报


    | 都市 | 品质 | 生活 | 分享 |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不经意间看到了郑板桥的一首词,这是其中的几句,是不是很有画面感?他说的是哪儿?是,莫愁湖!微风的春日里昌乐一中,我决定朝着莫愁湖方向,经水西门,踏上一段城西之旅,去聆听大师足音。

    集庆门至水西门段城墙嘉实稳健。
    从中华门往西,沿西干长巷即进入到了凤台路,外秦淮河也在凤台桥下拐了个弯,往北不远,就到了集庆门。集庆门的外形为四孔方形,偶数门洞,是一座后开的城门还我今生。因水西门早已不存,这里也就成了一览水西门周边的最佳登城口,于是我便经这个宋代“过梁式”的城门走上了城墙。
    登城觅古——脑补湮没在历史中的旧城高亭

    说到宋代,家喻户晓的陆游陆放翁曾与这附近有过渊源。众所周知,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曾期望宋室迁都建康(今南京),以图恢复中原,有着“若异时定都建康,则石头当仍为关要”的思考在森林和原野。当年,陆游曾由新河进入龙光门,龙光门便是水西门的前身,他也记录了这一带的城墙,那是南唐时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当年的城墙上还建有三座亭楼,是城西醒目的地标。这些亭楼白天挂旗,晚上掌灯,具有水上航道标识的功能,犹如灯塔。宋代诗句中有“秦淮青城几百尺,城上高亭望无极。”,另外《景定建康志》中载:“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说的都是这城墙上的高亭。淳熙五年(1178),陆游受召自蜀中赴临安,再次途径建康(今南京)时,就在现在的水西门附近登亭,并留有诗句。“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从这句诗中即能看出,陆游对于迁都建康仍念念不忘,忧国感怀,诗句中透着迟暮的悲凉。

    水西门内秦淮河蛏子怎么洗。
    元末明初,朱元璋重筑南京城墙时,自然也是依赖了先前的基础。那时加设瓮城,新筑西水关并设偃月洞,可以想象,原来的那些亭楼就算当时仍然耸立,也会随着旧城墙一起湮没了。
    一眼千年——在陆放翁的诗句里遇上宋瓷
    凑巧的是,现在的集庆门城楼内竟有宋代的名瓷展示,这个不大的空间里陈列着宋代的建窑、吉州窑瓷器。其中的建窑以黑釉瓷闻名于世,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时进入到鼎盛。兔毫、鹧鸪斑、油滴等皆为建窑名品台山浪琴湾,这些名称也是根据其斑纹而命名的。宋代流行斗茶之风,而用深色的碗盏则容易看清茶汤的白色泡沫,所以黑釉的建窑碗盏很适合斗茶之用。

    一眼千年,看着宋代的黑釉瓷盏,我脑海中浮现出了陆放翁那句“半醉来寻白鹭洲”,试想杜拉拉追婚记,当年的陆游在附近赏景小坐时,手中是否也正端着一只黑釉的建盏呢?历史上,陆游的确是爱茶之人,他留下的诗作中,涉及到茶的就有数百首。陆游自然也接触过建盏,他还在诗中表达了对黑釉盏的欣赏,在其《闲中》一诗中写到:“活眼砚凹宜墨色,长毫瓯小聚茶香。”

    水之西关——这里是十里秦淮的“龙尾”

    沿城墙北行,内环西线上车流熙攘,植于路两旁的海棠虽过了盛花期鬼子母神,但依然存有零星的粉色。城墙不远,便是西水关。城东的东水关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同时也是南京古城墙中唯一的船闸入口,被誉为十里秦淮的“龙头”。而与之相应,城西的西水关则连接了内、外秦淮河,也是重要的水上通道,被称为十里秦淮的“龙尾”。据考证,五代南唐时期,西水关曾被称作下水门,明代在筑城时改建为西水关,西水关位于在水西门的南侧。

    水西门,则是明代三山门的俗称重生官商路,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唐都城以及宋、元金陵城的龙光门,明洪武年间重新建造。作为水陆两栖城门,三山门曾是水路进出南京城的主要通道。三山门为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马来法其内瓮城由三瓮四道门券组成,规模仅小于聚宝、通济二门。明清的王世贞、宗稷辰等人曾留有这样的诗句:“经年不踏水西门,也似城居也似村”、“寂寞水西门外路,哀蝉凄绝老垂杨”。
    宋元时期召唤群英系统,现水西门附近就是主要的迎送场所燕安居,人员、物资等皆可由此处的水路远行。明清时期,水西门一带商贾云集,城门内外是八方贸易的汇聚之地。这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就能看出,书中曾多次提及水西门,如第46回中写到:“那日叫了一只小船在水西门起行,只有杜少卿送在船上。”怪形前传,而当年“绕城暖足”的吴敬梓本人也曾频频步行至此。明代画作《南都繁会图》被誉为南京版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明朝时南京的市井风情,秦淮河两岸的风貌也尽收画中,当时水路的繁华景象在这幅明代的画中可见一斑。

    现如今,在这个曾经的三山门瓮城所在地,有一条以浅水溪为主线的景观.象征着“十里秦淮”,常有市民来到广场上落座休闲。沿着广场旁的河边栈道就能穿行在车流熙攘的西水关小桥下,岸边还布有景观石刻,春风中,仿古建筑的风铃叮当作响,犹如演奏着穿越了千百年的古乐藏獒王。
    劝君莫忧愁——莫愁湖畔莫愁女

    过了水西门大桥,往西数百米便是莫愁湖公园。历史上,莫愁湖曾有“江南第一名湖”的美誉,除了景色优美外,这里也是文人汇聚之地。郑板桥曾赞其曰:“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有顶天酒店。”袁枚也给与了莫愁湖很高的评价:“欲将西子莫愁比星光眼泪,难向烟波判是非。” 莫愁湖曾以“莫愁烟雨”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湖古称横塘,又称石城湖,莫愁湖、莫愁女,莫愁湖的名字似乎总与莫愁女脱不了干系。相传古有洛阳女子莫愁移居湖畔,她乐善好施,相助邻里,广受称赞,但后来却不堪被诬陷凌辱,最终投水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她,便将湖改名为莫愁湖。还有种说法是,莫愁为明朝中山王徐达府里一个聪明伶俐的丫鬟。这两个版本应该是流传较多的。

    步入公园,沿曲折的小路朝湖边前行,两侧枝繁叶茂。走出不远,一排高大的建筑映入眼帘,其中的一座便是莫愁女的故居——郁金堂。郁金堂共二跨六间,砖木结构,“郁金堂”三字行书为刘海粟所题,东西有回廊环绕的赏荷亭,中间为荷花池,池中的石上,一座汉白玉的莫愁女塑像亭亭玉立,在鲜花的映衬下似面带愁绪。上世纪80年代郭婉莹,曾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的几句是这样的:“莫愁女前留个影,江山秀美人风流,啊,莫愁……劝君莫忧愁”。郑板桥词中有“无荣无辱无咎”,这种心态应该是对“莫愁”二字很好的诠释吧!

    湖浪浓于酒——绘画大师词句中的画面感

    郁金堂的东侧便是著名的“胜棋楼”,胜棋楼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为二层五开间的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两侧有木刻楹联:“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匾上“胜棋楼”三字则为清同治年间进士梅启照所书。梅启照是清末名臣,曾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同列同光(同治、光绪)名臣,是洋务派的著名人物。胜棋楼相传是朱元璋与徐达对弈之所,这里也衍生出了很多故事,比如徐达用棋子布成“万岁”二字等等。1982年,胜棋楼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沿湖边小路往西前行,湖柳如烟,码头、三道桥、抱月楼等在湖光倒影中摇曳着,湖云似梦,对岸景物婆娑,都浓缩在了这浓于酒的湖浪中玄欲。

    如今正值旅游旺季,湖畔的游人往来不息,虽然三月的几场降温和雨水使得枝头“绿肥红瘦”,但仲春时节草木秀美,仍不失“无边光景一时新”,明镜般的湖面引来人们亲水拍照或落座赏景。我在想,如果郑板桥重游于此的话,他或将挥毫泼墨,他笔下那为人所熟知的墨竹,此时也会被一幅美妙的春景所替代吧……
    紫金山记者 刘鹏 文/图
    ----------END----------
    让阅读成为享受
    如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