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牌钢笔【视频】|走进大漠四千年的人类遗存 梦寐“小河 墓地-当代敦煌

    【视频】|走进大漠四千年的人类遗存 梦寐“小河 墓地-当代敦煌

    点击“当代敦煌”蓝字关注我们哦,更多精彩!



    梦寐“小河”墓地
    大漠四千年的人类遗迹
    文/ 李旗
    我们就这样走进"小河"墓地。
    考古学家们把小河遗址放逐到遥远的四千年前,可它离大地之母——水的遗弃不足百年!

    乌鲁木齐登协“小河”探险队爱好者,背着一箱矿泉水以及必备装备和食品,负重三十公斤徒步走进了罗布荒原,触摸到独一无二的人类早期遗迹——小河墓地。
    跨过塔里木河下游不足五米的冰面,探险队就一直向东偏南进入了罗布荒原,最初的十公里都是些二、三米高的沙包课间好时光,沙包上面有活的红柳,这里离塔河末梢还不远,洪水时还有余水到达这里。再往里,渐渐没了活着的生命。许多芦苇茬伸出地面,十分坚硬,可以扎透鞋底。

    傍晚的时候,沙包不断增高到五米以上,每爬上一座沙山都得一鼓作气,稍一停顿松软的沙子会带着你一泻到底。随着沙包的增大增多,死胡杨出现了,是些碗口粗的小树,大部分仍立着。一天下来艾乐替尼 ,我们只走了十五公里,按计划每天六瓶水的背负量只够用四天的,全程八十公里,每天要完成二十公里的路程时佩璞。因为背负太重,每个人都弯着腰,除了隔着老远都能听到的粗重的喘息声,再没人吭气。哈族姑娘阿桑和弱小的张燕显得格外的吃力,行前虽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艰难还是出乎她们意料。她们尽力跟上队伍,不能再加重同伴的负重,也害怕掉队迷路,但仍然掉队了,全队只好放慢速度并过早扎营。

    走沙漠最愁的是不知该吃什么,汗出的太多口干舌噪,馕难以下咽,甜和咸都只能让人更渴。点起篝火烧点茶就馕,简单的晚饭后,大家围在篝火前烘烤汗湿的衣服,夜里的沙漠零下十几度,有人想出睡热炕的主意,刨一个坑把烧透的炭火放进坑里,上面埋上沙子,帐篷扎在沙子上,结果丰盛九玺,人倒是热了,象烙饼不停地翻炕了一夜,早起收营时,帐篷底被烫出很大的洞,防潮垫也成了塑料块。

    小河遗址只是一片墓地。1934年4月底,罗布猎人奥尔德克带着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找到了他十五年前曾见过的“一千口棺材的古墓”,那以后它消失在茫茫沙海中66年,直到2000年12月,寻找多年的王炳华等中国学者终于再次找到了它。考古学者靠了贝格曼当年的记录终于找到了小河墓地,研究贝格曼的路线,加上有了考古专家们的最新发现,我们选择小河遗址,除了最先目睹小河遗址的荣幸,更重要的是小河遗址有太多的迷,资料太少奚天鹰,就更加神秘。

    我们终于来了,怀着将见未见时的揣测不安。按照人的负重能力,我们只有四天的时间,如果路线有一点偏差就可能无功而返,寄予的太多,心比背负还更加沉重。已经五十五岁的副队长老张怀着“有生之年亲见‘小河’的渴望”谨慎异常,仔细计算每一个点,计算每一瓶水的用时,观察我们路线的地理变化,寻找着小河的痕迹,这次可能是我们唯一的机会纳罕的意思。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测算,小河墓地距今四千年,是一处人类早期遗址。小河墓地以北约200公里,有营盘遗址和太阳墓地,在这里分别出土了汉晋时代的“营盘美女”和距今3800年的“楼兰美女”宝盈新价值。在小河墓地以东直线距离105公里处的楼兰古城,出土过距今4000年的婴儿干尸。三处墓地都距今约四千年,只有楼兰古城消失在1600年前,如果说小河遗址与楼兰有十分必然的关系,似乎仅仅因为它们相距105公里。

    第二天探险队走出沙包地带,难以置信地前面出现了一个高大的井架,随着不断的接近郝升山,井架下是十几个宿营车箱围起的院落。在荒漠深处看见同类使双方既诧异又欣喜,探险队事先没有料到会遇上钻探队,钻探队更是几个月没见到外人了。我们聚在井队的餐厅里吃着他们年夜大餐的剩饭菜——这在家里是不可想象的——却啧啧赞不绝口偷情先生,工人们则对这群沙漠行者目瞪口呆。一顿饱餐渴饮省下我们不少的水思兔阅读,听说还能洗澡更引人心动,好在只是想想只是洗把脸。这里的水是从我们经过的那道河里拉来的。

    走出井区不久,地势渐趋平缓,再往前小的沙包间的洼地是越来越大的盐壳地面,嵌着许多白色的螺壳,极脆,经不住一捏,显然这里曾是宽而浅的漫流河道。没有植被,稍高的两边台地上有枯胡杨盘伏在地,这莫非就是那条没有名字的小河?小河,是孔雀河下游一条小小的支流,流程很短,没有自己的大名。当年贝克曼乘船来到这里,无以标示地点簪缨世族,随意给出了小河这个名称。贝格曼发现小河墓地的时候,小河还有水,他们的饮用水就取自小河。现在站在这里四目望去一片荒芜,怎么也难以想象六十年间,湖泽环抱的绿洲消失的无影无踪,来自新疆以外的队员们感觉着仿佛到了渺无生机的月球上。

    从在盐壳地上发现了一枚五株钱起,接着是几粒中间有孔的比豌豆略大的玉珠,一些细石器时代的陶器碎片和铁渣块,每一处发现都令大家兴奋。今天必须见到小河遗址,否则,明天就只能踏上回程,队员们宁可相信遗物在引导着我们。到现在为止,水已经喝掉了三分之一,又在回程中埋藏了三分之一,背包轻了渴望却更重了。

    在一片开阔地上,散落着为数不多的低缓沙丘和死红柳,很快,有人发现远处的一个大沙包上密密麻麻林立的木柱,凭着喑熟于胸的贝格曼和李学亮的照片,那高耸的地势和形象远在几公里外就能一眼认定。
    来不及多想,队伍的行进速度如小跑一般已经无法控制。队长老王他们担心,小河墓地是一处尚未进行考古挖掘的遗迹,探险队如果因无知破坏了古物,那将是千古的罪人,一道命令传达开去:任何人不得进入墓地周围五十米的禁行区,也就是说不能上墓地。大家起初难以接受纯翠网,多年的期盼,如此艰苦的跋涉,就是想触摸那远古人类的气息,但当墓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的人都噤嚅无声!

    墓地所在沙丘,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高出地表六七米,被四周低矮小沙丘哄抬起来显得格外高大。沙丘上密布100多根高4、5米、直径约30厘米的立柱,都是多棱形的,顶端尖细且多已被风劈裂,东南和西北有两排整齐的立柱密排的围栏,其间还有不少1米多的卵圆形木板,南面有一根不太高的圆形立柱,上面等距离地勒刻着许多环形凹槽。船形棺木有的还完整着英雄牌钢笔,有的已经风裂破碎,遍布沙包各处,考古学家们曾统计为一百四十多,所以被罗布猎人奥尔德克称为“一千口棺材的墓地”!无法仔细观察,无法触摸,也无法描述更多的东西。

    我们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着。林波跪在沙包前泪流满面,张队长的脸凝重而僵硬,每个人都不敢大声喧哗,没有人为成功的喜悦欢呼。如果每一根立柱代表着一位先人的屹立,他们在荒原上顽强了四千年,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考古学家们说:
    ----“墓地上一具已暴露的棺木中,是一个小孩的干尸,头发呈浅黄色,鼻骨高耸,有白种人的特征,直到公元前后楼兰一带才出现蒙古人种。”现在仍生活在罗布荒原周边的真正的罗布人后裔中,鼻骨高耸脸形修长的特征仍十分明显。墓地里的人是不是罗布人的始祖、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关于人种的历史总让人生出对进化论的置疑。

    ----“当年贝格曼发掘了十二口棺木,棺板大同小异,随葬物大同小异,说明那时候这里还没有形成等级差别,更象一个原始部落。”有人说它是楼兰古国一个重要的王族陵墓,似乎有些牵强冷王霸爱。
    ----“小河墓地周围没有发现一处人类居住地遗址,这不符合贯例······”
    ----“小河墓地的墓葬形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小河载有太多的古人类文明的信息,坐在沙包上遐想:他们也食粟织毛穿皮,他们也躺在木棺中,他们高高的鼻梁高大的身躯面带微笑,他们的亲人也把他们送往墓地。时间在一点点退去,距离在悄悄收缩上善若书,有人在棺中放进一束麻黄草一把罗布麻,寄予着对亲人来生的祝福,四千年有多久,人类只延续了一个垣古不变的人生主题。

    站在沙包上,四周已经不见任何河道的痕迹,沙填埋了一切,且不说四千年的迁变,仅仅百年已经足够惨烈。填埋河谷的沙从哪里来,不由人忽发奇想:墓地正一点矮去,木柱才日见高大?才有许多的棺木暴露出来。
    归来的路已经不再艰难但依然沉重,大部分人可能此生不再谋面小河。离开墓地时,大家一步一回首,象久别重逢又骤然离去。直到小河墓地重又沉入寂灭的荒原,沉入遥远的过去,沉入永远挥之一去的记忆之中。

    回到井队已是第四天了,一顿饱餐之后一辆高大的奔驰沙漠车载着我们如在巨浪中颠簸,掀起的沙尘遮天蔽日,也剪断了我们与荒原的联系。我们回来了,重又回到我们熟悉也有些令人生厌的现代文明中。每每想到那寂寞的“小河”,总不敢相信我们已经见过它了,四千年离我们实在很近;不愿相信罗布泊——曾经的绿洲,今日已是两万平方公里的荒漠!

    ▲视频:走进“小河”墓地

    作者简介

    李旗 1998年加入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参与了新疆早期顶级徒步线路的开发,姜柔如乔格里峰大本营120公里徒步,哈纳斯至友谊峰120公里徒步;在夏持古道100公里的徒步中,为救落水的董务新副队长,险被冲走,董队长遇难;参与尼雅,小河古遗址的徒步旅程。攀登慕士塔格峰,到达高度7000米,攀登青海玉珠峰6200米登顶。随日本39度线沙漠探险队完成皮山至达里亚波依段200多公里徒步穿越。
    封面设计:一田
    本期编辑:远 近 水中天
    文章校对:苏? 王娟

    往期文章点击推荐
    为何意大利人也说,他们会把佛的眼睛刮下来治病?
    探险诺敏魔鬼城 | 未开发的神秘之境
    孙儒僩 | 潜心深山佛窟 一生守望敦煌
    高平 | 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的大诗人
    柴剑虹|一个退休学者的自白:恩情不忘,学无止境
    敦煌工匠杜永卫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致新奖”
    莫高探秘|原来敦煌石窟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她把敦煌舞的“种子”洒向了世界
    选择了敦煌,他甘愿选择平淡 | 李贞伯的传奇人生
    佛窟匠心 缘跨两界 | 用信仰雕塑的别样人生
    发现敦煌佛光|神奇的天籁之音
    与新疆男人挑战死亡之海,跟“沙漠狐狸”探询神秘古墓
    欢迎转发个人朋友圈。
    微信公号转载须经当代敦煌授权。
    未注明来源转载必究。


    投稿信箱:
    m18093703434@163.com
    TEL:13993752595 13629379093
    酒泉市敦煌艺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