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sf【走遍济南】海右古亭,老济南的名士招牌-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走遍济南】海右古亭,老济南的名士招牌-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在大明湖湖心岛的绿柳丛中,有一座古亭——历下亭,它不仅因为美观典雅造型别致备受人们青睐,更因为诗圣杜甫在这儿吃过一顿饭、留下一首诗而名扬四海。一千五百多年来,它几经变迁却屹立不倒,历尽沧桑却青春永驻,它有太多的泉水情结,知道太多的泉城故事,它像一块强力的文化磁铁,吸引着天下饱学之士纷至沓来,成为泉城济南不可多得的文化地标和金字招牌。
    历下亭始建于北魏,当时大明湖与五龙潭是连在一起的,水域面积很大,亭子的位置就建在五龙潭附近,它是官府为待客而修建的一处迎宾场所皇家美孚,当时的名字不叫历下亭薛小冉,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之为客亭,历下亭的称谓是唐初以后才叫开的。
    唐朝末年瓠子的做法,历下亭由于年久失修近于废圮。北宋曾巩做济南太守的时候史跃武,为了消除城北水患,他对大明湖进行了全面治理葛乐夫,如修建了可调节水流的水北门(即现在的汇波门),用开挖的湖底淤泥堆起了百花堤等,同时借整治大明湖的机会重建历下亭,只是位置东移,把亭子建到了明湖南岸靠近他官衙后面的一处高台上淡紫拟青霉。
    金末,历下亭毁于战乱;元朝时重修,明末又遭到毁坏;到了清康熙年间,历下亭仅成为一处只看得出大体轮廓的遗址。山东盐运使李兴祖不忍心看着这么好的千年古亭就此消失,便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从一艾姓乡绅手中买下当时最大的一座湖中岛,与山东按察使喻成龙一起,在岛上把亭子重新修建了起来。新亭的规模比以前更宏大更气派,八角重檐,檐角飞翘,红柱青瓦,斗拱承托,攒尖宝顶,饰以吻兽,亭下四周围有木制坐栏,亭内中央摆着石雕桌凳。当时二人为其制作的匾额上题写的是“古历亭”丙肝吧。
    新亭竣工那天,李兴祖和喻成龙还专门邀请好友蒲松龄前来剪彩。蒲老先生即席赋诗大发感慨:“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杨荫绿苔。大雅不随芳草没圆才网苏州,新亭仍傍碧流开。雨余水涨双堤远刘华强原型,风起荷香四面来78挂靠网。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时隔一年,喻成龙奉调离开山东,蒲松龄得知后仍以《古历亭》为题赋诗遥寄老友,再一次表达了对喻成龙和李兴祖重修历下亭的钦佩之情。
    历下亭扬名是因为杜甫。唐天宝(745年)年间,杜甫来山东旅游探亲(他的弟弟杜颖在临邑为官),他的忘年交朋友、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专程从青州赶往济南迎接,并在历下亭设宴招待。那次宴请的饭菜其实一般,无非是茭白、蒲菜、莲藕、鲤鱼、湖虾、湖鸭之类的大明湖特产,然而气氛却相当浓烈,李杜二人多年不见,自然是推心置腹话语万千,在座的齐州名流也都相见恨晚相谈甚欢。热烈的场面和兄弟般的情谊感动了杜甫,他当场挥毫赋诗,题目就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双归雁。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诗写得生动流畅情真意切,尤其是“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如神来之笔,对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做了深刻揭示,对济南丰富深厚的人文沉淀做了经典概括。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李邕请杜甫吃饭的地方其实不在湖心岛上,而是在最早的五龙潭那边。有游客知道此情后总感觉有点“那个”,但真的不必遗憾,因为杜甫在哪里吃饭赋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历下亭历经沧桑守望千年已固化成一种象征、一种文化、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名士品牌,以至于后来天下饱学之士只要来到济南,没有不来看看历下亭的,来了都还要挥毫泼墨吟诗作画留下点印迹,大有“不去古亭非名士”的架势。
    金末元初的文学大家元好问,应该是来历下亭的名士当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更衣小夜。那一年他泛舟游湖与外婆同行,口吐莲花,随口吟出了“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的美诗。似乎觉得仍未尽兴,便拴舟上岸潜行深渊,踱步进亭,就坐在那个雕着莲花的石凳上,稍加思索华天韵,一挥而就,十首《济南杂诗》便又跃然于纸上,给后世留下了诸如“华山真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荷花荷叶烂漫秋一枝春桥夕,鹭鸶飞近钓鱼舟”等字字珠玑的精辟诗句古力特,最终激情爆发,发出了“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的传世感叹。
    还有被誉为清初诗坛领袖的山东老乡王士祯,他称得上是历下亭的半个主人了。年轻时他就邀请过一帮朋友在历下亭聚会,看到秋风暮雨杨柳叶黄,即兴写下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秋柳诗》,周不疑一时间大江南北和者甚众,让“秋柳诗社”大受追捧。老先生晚年在官场挨整,无奈告老还乡,家就安在大明湖旁边,与历下亭相邻而居。他几乎每天都要去亭上坐坐,把亭子看成是自家的园林一景。有一年初春,他坐在历下亭观景,但见东阴西晴,山野碎雪,泉水绕城,佛山倒影,一时灵感降临出口成章:“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这首名为《初春济南作》的绝句写尽了济南的山水之美,其中“雪后千峰半入城”一句与刘凤浩的“一城山色半城湖”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济南的又一张画像。
    由于历下亭的名声太大,以至于乾隆皇帝每次来济南都要到大明湖看看,他先站在鹊华桥远眺,然后坐上“天憩舟”游湖,游到湖心岛自然少不了去历下亭坐坐。他为这座古亭的典雅美丽及说不完的故事所倾倒,亲笔为其题字,现在人们见到亭的二层檐下悬挂的红底金字的“历下亭”匾额,就是他的御笔1.76sf。
    一座临水而立的古亭,宛若一只流动的小船,越过魏晋山川,照过唐宋日月,淋过明清风雨14天机,因了名人效应,历经一千五百多年长盛不衰,它创造了古亭长存的奇迹!
    来源:泉水人家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