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峰【读史要略】(354)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江楚三折”:历史的远影近照,王朝的穷途未路-北京信息网

    【读史要略】(354)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江楚三折”:历史的远影近照,王朝的穷途未路-北京信息网


    清廷在经过庚子事变的惨痛教训以后,朴彩英不得不“变通政治”,终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3月成立督办政务处,诏命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遥为参预”。五月、六月,张之洞会同刘坤一连续上了三道奏折:《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这就是晚清著名的《江楚三折》。

    作为清末新政的重要政治文献,《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由刘坤一领衔,张之洞主稿,立宪派士人领袖张謇、沈曾植、汤寿潜等参与策划。《三折》共洋洋三万余言,系统地提出了兴学校、练新军、奖励工商实业和裁减冗员等改革措施。清廷以其所奏“事多可行,即当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此后清廷所行新政,大多未逾此会奏“三折”范围。
    关于《三折》的大体内容,第一折提出参考古今,会通文武、育才兴学;强调培养人才,建立新式学校,改革科举制度。第二折提出法必应变通整顿者十二,提议停止捐纳实官,裁撤屯卫、绿营等。第三折提出西法必应兼采并用者十一,主张官员出国考察,编练新军,制定有关矿业、商业、铁路的法律和货币制度,翻译外国书籍等。

    关于农业的改良。《三折》指出,“富国足民之道,许海峰以出土货为要义,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并认为,“中国以农立国,盖以中国土地广大,气候温和韦团儿,远胜欧洲,于农最宜”,指出“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当然,对农业的重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而是主张立足于历史发展的趋势,用近代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良,并主张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设司农专官,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有关问题。二、培养农业专门人才。三、推广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官绅率先试办宋玉致,以开化社会风气。在鼓励推广嘉种新物的同时,也鼓励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四、进行垦荒,发展近代大农场。
    关于工商业,《三折》指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对工商业发展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商业的发达是由于工业的兴盛,工业的繁荣则在于人口的众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外国财多,中国人多”,所以“今日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中国富强之策,不在于追求商业的发展,而在于工业的繁荣发达,否则只能是本末倒置。如何发展近代工业,《三折》主张从培养实业人才和学习外国新技术人手,设工艺学堂,培养技术人才。为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张给优秀的技术人员以官职上的奖励。此外,设立博览会,“备列本省出产货物工作器具,纵人人观,外国人尤要,一以察各国之好恶,一以考工艺之优拙,使工人自相勉励”。通过这种方式,改良工艺,推动产品的升级改造。为防止新产品被人仿造,《三折》还主张给新产品以专利权,并在三年内予以免税刘琳个人资料。
    另外,《三折》还十分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发展工商实业,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以使经济生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尤其在外国侵略势力已侵入中国的情况下,制定人们普遍遵守的经济法规,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尤为重要。《三折》指出:如果说各种法规的制定旨在以文明的方式抵制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那么它更含有理性的方式与列强竞争的意味。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已成为世界潮流,闭关自守已不可能,在国门已被轰开、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的情况下,只有发展本国工商实业,才能达到抵制侵略的目的。

    从《三折》对经济改革的设计看,它旨在适应对外开放后形势演变的需要,用近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农工商业进行改造,以实现经济的近代化。并在经济改革中根据本国国情丁果科技,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根本,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为保护利权,改变重农轻商的传统,开化社会风气,主张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各种法律法规,以理性的态度与列强竞争。它反映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人们对国际竞争观念上的转变音无凉子。《三折》对经济改革的构思基本上成为新政时期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龙源峡。
    以《三折》为基础,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上谕,陆续推行新政。包括如下内容:(1)调整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除办理一般外交事务之外,还负责通商、海防、路矿、关税、邮电、化工、传教、游历等一切涉外事务。1902年至1906年间裁汰各衙门胥吏差役,裁撤了河东河道总督、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和湖北、云南、广东的巡抚衙门,各省也裁撤了一些机关。清政府还下令整饬吏治,停止捐纳实官强占小娇妻。(2)编练新军,创办巡警:从1901年起,清政府屡发上谕,令各省裁汰绿营防勇,挑选精壮,编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停止武科试。1903年12月设立练兵处,负责练兵事务。各省设立督练公所,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1902年5月在保定创办警务学堂,训练巡警部。督办各省巡警。1906年11月,练兵处并入由兵部改名的陆军部,巡警部改名为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务总局。(3)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管理所有工矿业和铁路黄儿营吧。陆续颁行了一些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商部还制定了商会章程。1906年11月,商部改名农工商部。1905年户部银行成立。1908年邮传部又奏准设立交通银行。(4)废除科举,兴办学校:1901年,清政府决定科举考试改八股为策论,并命各省将省城书院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1904年1月,清政府批准了张之洞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伊拉克血湖,史称“癸卯学制”。与此同时,清政府开始大批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和日本。1905年9月,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及各省岁考一律停止。12月设立学部,管理全国学堂事务。
    《江楚三折》仍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具体化,在不变更清朝一族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陈幼坚,学习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虽然仍是治标不治本的套路和办法,难以根治专制集权的顽疾弊端惊悚派对,难以挽救清朝将倾之王朝大厦。但是,纵观其中一些制度安排和解决时弊的办公,即使放至今日,仍然不无合理之处。尤其是《三折》对农业改良的意见反映了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立足于从农业近代化的角度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观念上的突破,而且也找到了农业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反映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对我们今天解决农业乃至社会问题都不无启发;而《三折》客观上更催生了新军的诞生,促使更多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军队,使中国军队成员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随着他们思想觉悟的提高,这些有新思想的新军官兵逐步从清末政府培养的军事骨干转化为推翻清政府的主要力量。张之洞和刘坤一基于维护清朝统治的《三折》在一定意义上为清朝的覆亡埋下了伏笔。历史发展的滚滚潮流,既非张之洞、刘坤一所能预料,亦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鉴。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北京信息网公众号
    欢迎点赞留言
    留言评论次数越多,并且点赞人数越高,
    获得的荣誉称号也越高!
    荣誉称号(按初级到高级排序)如下:
    崭露头角
    小有名气
    家喻户晓
    名动四方
    万人敬仰
    每个月我们会公布排名的名单,并且送上礼物
    其他人还可以向排名靠前的读者的发起挑战!
    是不是很刺激陈彤云?快快来文章底部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