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晶晶22岁的美国混血女孩,在中国西藏打造了美丽草原民宿!-最陶瓷

    阎晶晶22岁的美国混血女孩,在中国西藏打造了美丽草原民宿!-最陶瓷

    阎晶晶
    今年有一个女人已经35岁,在外界眼中她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她就是德清·雅诗,一个用了十年时间让鲜为人知的藏区草原走上国际T台的女孩,今天就来讲讲她的故事。
    她是来自美国的混血女孩,父亲是一位藏族作家,母亲则是美国和希腊混血。她从小是在纽约长大,受母亲影响较多,她性格里多了一层勇敢和冒险。

    在2004年她大学毕业后,才22岁的她就独自来了青藏高原,探索属于她血液里藏族的根源。

    当初来到这的时候,她也没想到未来她与西藏竟然会有这么多牵连。

    在这里她邂逅了一位藏民,并且还嫁给了他,两人有了可爱的女儿,在草原上过着安稳的生活。

    而德清的母亲不像别的母亲,她希望女儿未来的生活,不能按部就班地为了赚钱而活。
    从小对德清教育的都是:生命的意义很重要,你需要找到对你而言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事。

    当初德清来到西藏也是母亲支持的,因为自己是人类学家,很爱纺织。她希望女儿能一方面去西藏寻根,另一方面能找到一种叫“Khullu(库)”的牦牛绒,能织出更为高品质的纺织品。

    后来的德清确实也做到了,还做的更加优秀。
    她创立自己的品牌“诺乐”(Norlha),把精心收集的牦牛绒织成围巾,还征服了国际知名品牌。
    后来甚至用毡房开了家草原民宿,成为全球最美酒店的TOP43。

    其实原本的德清是完全对此没兴趣,没想到最后会把这件事当成一生的事业,还成为了传奇。

    当时的她纯粹是来完成自己的摄影梦,所以她来到了一个叫仁多玛的村落之后,用摄像机记录下一切。

    没想到刚踏入这片土地,就被眼前的景象所惊艳震撼到。这里的美景鲜为人知,也许看上去和草原上的景色没差。但只有去到那里就会发现这里的景色多么震撼人心。

    后来她想更深入的了解这里,切身的去感受。没想到后来更加打动她的反而不是美景,而是当地贫穷困苦的生活。

    这里的生活条件是曾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德清,所想象不到的艰苦,在这里生活的藏族妇女,从来没能享受片刻的休闲时光。
    她们从凌晨三四点工作到深夜,每天都重复着挤奶、做奶酪和奶油,捡牛粪等事情。

    尽管每天这么拼命的赚钱,也时刻面临各种危机。有时候会遭遇雪灾,还要防范传染病的袭击,一旦遇上了对她们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牲口就是她们的经济来源,遇到这些危机也等于断了她们的生活来源。


    因为生活总会得不到保证,更多的年轻人就会选择离开这里,久而久之,留下的都是年老和嫁人的妇女。

    所以德清看到这个村落的贫穷后,她想到当初母亲一直在提的牦牛绒,这里正好多的是牲口,也许这是一个改变村子贫穷的突破口。

    于是她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后来就在帐篷里建起了一个小型作坊。
    德清给自己的品牌取名为“诺乐”(Norlha),寓意为“神赐的财富”。


    当时她想的是利用被村民荒废的牦牛做成各种纺织品,做成手工坊,让妇女们都能动手,以此来赚钱,把产品卖出国际。
    这个想法在德清脑海中盘旋,但实际实行的时候却遭遇了很多困难。

    比如很多村民都拒绝了,“没有人相信我能做成这个计划,他们甚至不相信我可以生活在这里。”德清说。

    他们都不相信牦牛绒有走向国际的潜质,得不到支持的德清曾想过放弃,直接回美国算了。
    但她心里还有另一种声音,她放不下,她想继续坚持下去。

    终于她遇见了第一对愿意支持她的年轻夫妇桑吉和周毛吉,他们成为了她的第一批员工。

    后来她花了一年的心血来教牧民识字,编织、还有电脑甚至是英文。

    桑吉太太:毛吉
    就是因为当初选择相信,当初最普通的一对夫妻,一个成为了生产部的经理,走遍世界各地。
    另一个成为生产部技艺最精湛的“元老”员工。

    慢慢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到了第二年又加入了16牧民。

    现在德清的牦牛绒工坊已经有124人,大部分还是当初的仁多玛的村民。

    和现在的快节奏生产不同,德清的手工坊一直坚持做手工,保持高品质的产品。


    光是培养一个技术熟练的手工制作者,都要耗费半年的时间,而清洗一吨牦牛绒,需要50个人花上8个月的时间。
    虽然要很长的时间,很复杂的工序,但德清依旧坚持,而且她会更精确的保证产品不出现任何瑕疵。

    比方说机器上超过4000根线,是人工一根一根穿上去的。

    她的要求很苛刻,是因为她想要更高品质的产品,她只选最精细的牦牛绒,她做的产品要保证最好的品质,因为这是要传递到世界各地的。


    正是她这样的态度,让她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拿到了欧洲的订单,后来还成为LV,爱马仕等国际一线品牌的供应商。

    德清和尼泊尔纺织大师撒哈
    所以她做的产品:一条诺乐围巾能卖出500~2000欧元不等。


    去年年底,她将自己的品牌店开在拉萨。

    如今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知道她故事的人不会想到这条走上国际的诺乐围巾,是出自这个偏远藏区的手工作坊。

    这都是因为她坚持用最古老的方式手工制作布料,坚持用昂贵但环保的进口染料,以免对草原环境造成影响;坚持用整整30头牦牛的绒毛,只为织成一条围巾。

    科普时间
    牦牛绒的名字叫做Khullu(库),直径不到20微米,长度只有3.4~4.5厘米。它是牦牛身上最纤细的一层绒毛,长在头颈附近。


    库的采集非常麻烦,产量也极为稀少,不能用剪子剪,只能在春天自然脱落的时候用手一点点去扒。

    2岁大小牦牛的“库”是最好的,牧民们称这些小牦牛为“亚日”,每头亚日,每年只能产出大约 100 克的“库”。

    收集100克库,清洗后的利用率只有25%。而织一条披肩需要30头小牦牛的绒毛,经过并捻和织造的牦牛绒,最后会呈现出让所有人为之惊艳的质地和色泽。

    它的柔软性,保暖性和耐用性极佳
    因为自己很热爱摄影,所以德清就兼顾着做自己产品的摄影师。

    她还用自己的员工作为模特展现产品,她想表现出最真实有藏族特色的产品图片。

    而她员工最有名的模特就是万代了,他身高1米9,是诺乐染色部的一名员工。


    因为他的面貌有藏族特色,也吸引到很多欧洲客户到访,直接来染色部参观。

    这张颇有点明星脸,神似窦骁。



    现在的她事业上很成功,家庭也很美满,一家人都很支持她的创业。




    这一切也都是因为有她丈夫这个后盾。她的丈夫是依旦杰布,是一名藏裔设计师。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她。
    在2013年的时候,夫妻俩联手打造了“全球最美的43家酒店”之一。

    他们找到了一个草原民宿,是诺尔丹营地,位于甘南海拔3100米的桑科草原。

    在这里生活就是逐水草而居,马牛羊为伴,享受最得天独厚的美景。


    这里现在有7个小木屋和4个帐篷,一年只在5月到10月间开放,没有自来水,没有抽水马桶。
    但却被世界著名旅游杂志《Travel+Leisure》评选为全球最美酒店TOP43,而在中国仅有3家入选。德清做的民宿却是其中之一。

    就是这般天然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最原始的美。
    在这里德清和丈夫设计的是用订制的西藏家具、全部优质的原木墙面。用特色的当地古董和Norlha毡制地毯装饰。


    室内的床品和装饰品,也都是用德清自家诺乐工坊的手工牦牛绒制品。



    就连民宿的酒店吃食选择的都是当地的各色有机食品和西式料理。又有营养,又色香味俱全。


    所有都一应俱全,想吃到藏族的特色菜,就把这些菜作为主供菜。
    比如牦牛、青稞和人参果。


    在这里提供最好的一切,但不会有现代都市中的娱乐产品。
    休闲的时候可以看看一望无际的天空,夜晚时分大家可以围绕着营地篝火旁一起跳舞唱歌。

    这样的生活是在都市里我们享受不到的温暖。

    如今这里俨然成为德清的家,他们一家四口想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

    有人问德清,说如果给她一次机会,她想要回到青春岁月吗?她说:“我从来不想回到20岁,因为现在,才是最好的自己。”

    未来和曾经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不如立足于当下,不辜负每一天的生活。
    也许当你再回首的是时候,收获的就不会是遗憾,而是一份全新的自我。

    来源:创意果子 微信号:cygz999
    -
    #转载须知#
    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无需获得授权
    微信公号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2 0 1 7 . 0 3. 2 8
    合作、投稿
    请邮件至:zuitaoci@qq.com
    微博:@最陶瓷
    主编微信号:zui-taoci
    我们的一周安排
    -
    【最陶瓷 周一 陶艺学堂】
    【最陶瓷 周二 新品推荐】
    【最陶瓷 周三 相关视频】
    【最陶瓷 周四 美文推荐】
    【最陶瓷 周五 茶席茶语】
    【最陶瓷 周六 时光拾遗】
    【最陶瓷 周日 一周推荐】

    长 按 二 维 码 可 关 注 我 们
    ▼点击原文 阅读
    《他是“中国古董教父”,家中的收藏富可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