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晶晶35道工序,让一碗面有了家的味道-聚匠网

    阎晶晶35道工序,让一碗面有了家的味道-聚匠网

    阎晶晶
    “弱似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用《面赋》中的这段话来形容权福建做的大面应该是毫不为过的。谁能想到这个外表粗犷的山东汉子,近30年来一直执着的,竟然是做一碗有家的味道的大面。

    “我是一个执着的人。”他说,“母亲做的面条味道令人怀念,所以我也想做出那样的面条,如果我不把这些传统的东西继承下去,那么这些好东西就会失传。”
    1
    “母亲做的面味道令人怀念”
    在福山,每逢喜事的时候,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便是一碗大面。鲁菜的宴席中,面条称为“吉祥饭”,有着福寿绵长,永久不断之意。
    在胶东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意思就是家中有贵客来的时候,第一顿饭的主食得是面条,寓意长长久久,常来常往之意。

    而在烟台人的生活中,大面不仅是当之无愧的主食,更是主妇们需要掌握的一门生活技艺。
    最早的福山大面只是一碗面,一碗猪骨汤,汤里有一块五花肉,但当卤子浇在面上之后,却成就了一道令人食欲大振的美妙食味。

    儿时母亲做的大面,一直都是权福建最爱吃的,那碗食材简单看似平淡无奇的家常面条,却是一直横亘在权福建记忆中的一道美味。
    2
    权福建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发展成事业!”
    或许是对母亲的思念,或许是想留住家的味道,权福建放下了自己干的正红火的婚庆事业,开了一家“大娘面馆”,自己上阵抻面条、煮面条,只为了让更多人尝到“家的味道”。

    真正的福山大面做起来很讲究,和其他地方的面大有不同,因为福山大面是用盐和碱来调解面的筋骨。“具体应该放多少碱,放多少盐,什么时候放,开始的时候并不明白。”为了做出真正的福山大面,他决定拜师学艺。

    2007年,权福建拜90岁高龄的第二代福山大面传承人周元芳为师,成为了周老的关门弟子,从此他正式开始了传承福山大面之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时做梦都在练习做拉面,经常半夜醒来,跑进厨房叮叮当当研究。”权福健说,当时把入睡的妻子和孩子吵醒是常事。
    3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闭关”研究,权福健做出来的大面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端上一碗面,打眼一看便知道是盐放多了还是碱放少了,煮的火候怎么样。”
    作为中国四大面食之一,福山大面以其品种繁多、制作精细、造型美观、风味独特而盛传于世,从选面粉到和面、抻面,每一道工序都有很有讲究。

    原料和手艺,是福山大面的要义。新磨的面是不能用来做大面的,需得放上1到3个月,让面粉经过初步的发酵,做成面条才更好吃。
    而且和面时还要分加入盐碱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其中的比例和环境温度。

    “盐多筋大发咸,碱多面黄发涩,这其中的盐碱配比全凭厨师多年的经验。”
    和面之后,揉面也不能马虎,福山大面想要做得筋道,全靠“五搋六醒”的手法。在权福建的回忆里,母亲做面待客时,面团总是反复揉醒,从早上九点揉到中午十一二点,至多只能擀出两个面团来。

    流条、抻条、成条之后,面条师傅就用高超的手艺将成条的面团首尾收扣,拉成面条,这个步骤叫做“拉扣”。高明的福山大面师傅能将面条拉成二十多扣,根根细如银丝而不断,而这个没有几年功夫是连不成的。
    4
    为了能做出一道有母亲味道的福山大面,权福建将自己的所有心力全都放在了面食研究上。
    福山大面以醇厚、善巧为特点,以中和、随顺为理念,主要体现在“气、色、味、芡、德”上。

    “气”代表了福山大面师傅们的精气神,同时也代表了火候;“色”讲的是食材及颜色的合理搭配,给人美的享受;“味”追随食材本真的味道;“芡”打芡时要做到厚薄均匀、晶莹剔透;“德”遵守道德,选用优质的食材;以其柔韧爽滑,卤汁鲜美,酱香四溢、技艺独特。
    这看似简单的一碗面条,其实费心费力。其中光是搋面和醒面的工序,就需要差不多一小时。再加上溜条、走条、成型、出条等程序,完成整个工序要接近两小时。这样一碗用心做成的大面,充满了诚意。

    而正是世代的相传
    技艺的累积
    百余年的传承
    才得以保留这种滋味
    这种滋味是现代工业化文明无法取代的
    也无法改变的
    这就是“家的味道”
    · 聚匠网 ·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聚匠.com

    400-8818-257
    买非遗正品,就上聚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