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藤主持人语:谭光辉丨情感的符号叙述学专辑-符号与传媒

    主持人语:谭光辉丨情感的符号叙述学专辑-符号与传媒黑暗2



    情感是一种意义行为,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表达,因此只要试图传达情感,必然使用符号。这是情感符号学得以存在的前提。情感是意义行为,也是意义行为的保障,因为情感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我。阿德勒说:“心灵致力于更好地保护肉体,并尽可能避免肉体遭受生病、损伤、死亡等威胁”“情绪为肉体面对情境提供了一种具体反应,然后冷杰松,肉体会依据这种情感采取行动”。[1]24克里斯汀·韦尔丁(Christine Wilding)也说过:“情感一直在保护我们的安全。”[2]27对于情感这个生命卫士,人类历史上谈论很多,但对其运作原理却知之甚少。各学科都在试图向其深层结构挺进,结果却收效甚微,情感在生命进程中始终保持着神秘的色彩:人人都能体验,但几乎人人都说不清楚这个体验来自哪里,如何生成。这使人工智能的最终实现至今仍为泡影。虽然如此,人类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各学科都在试图解释情感。本期选择的几篇文章大雁气功,就是人类此种努力的缩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情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情感的意义必然存在于时间之中,因而情感的表现与接受都是通过叙述来实现的。拙文《论情感:情感意向性压力下的叙述判断》认为所有情感都起源于叙述,单个的符号不可能引起情感反应,情感就是在情感意向性的压力下,主体对通过“代入”参与从倾向性出发向目的性变化的叙述的判断和由此判断导致的身心反应。《论现实情感与虚构情感》分析了现实情感和虚构情感的区别,而这个区分的依据来源正是纪实性叙述与虚构性叙述的区别新密教育网。《论羞感:对被叙述为耻的恐惧感》解析了羞感的内在构成因素,“被叙述”是其必需的要素。《论幽默:制造判断差的反常规叙述》分析了幽默产生的原理,认为其本质是一种给人带来喜感的反常规叙述方式,幽默感就是理解或制造这种叙述的元语言能力。这几篇文章的共性法海戒色记,是把叙述作为情感产生的基础条件安吉房产。柴鸥《重回葛兰西的“情感维度”》讨论了情感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认为社会发展是经济基础、上层建构、情感三元结构的整体位移的结果。
    情感与叙述的关系,在此之前已经被零星地讨论过。王纯菲的《叙述学课题——诗叙述的情感基点》发现了抒情诗不但是抒情的张小菲,而且是叙事的。不论是意象选择还是事件组合安排,无不带上了情感活动的特点,因而诗的叙述事件的组合都被置于主观情感空间之中。胡平在《情感力度结构与强力度情感符号》一文中论证了,所有文学作品都有情感,只不过作品在情感力度上有差别,并对强力度情感符号的产生原理做了精辟的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关于情感的讨论主要在符号学领域内展开。苏珊?朗格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的著名论断,导致一大批学者努力在情感与艺术的关系上大做文章。孟瑞的《生命形式与人类情感的统一——试论苏珊 ·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对朗格的此种艺术符号理论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南藤张婷婷在《符号、情感与艺术》循朗格思路前行,认为符号都有双重性:概念性和表象性,表象符号是内指性的,它与人类的内在精神世界即心灵情感和想象世界相对应。进而她认为艺术符号就是表象符号,可以揭示和唤起人们丰富的心灵情感活动光明之魂2。项侃侃、武阳阳的《从符号学角度浅析色彩对公共雕塑情感表达的影响》从视角符号的角度呼应了这论断,黄汉华教授的《音乐活动:人以美的音响符号进行情感交往的特殊方式》从音乐符号的角度与之呼应。
    研究者还发现,情感不但是艺术创造的源头,而且是建构性别身份的重要依据。陆正兰教授的《情感焦虑:当代爱情歌曲的符号学分析》发现爱情歌曲中的情感焦虑实为当代中国人两性关系精神状况的一个特殊的符号再现方式,歌曲中不同的性别焦虑和处理方式,是当代文化中性别现实的曲折反映。美国学者罗宾·沃霍尔-唐的《形式与情感/行为:性别对叙述以及叙述对性别的影响》进一步发现,阅读某种具有明显性别倾向的叙事文本可以影响读者本人对于性别文化、性别身份的认同或拒绝。这就证明了,不仅性别使文本显示出不同的情感特征,而且具有不同性别情感特征的文本会影响阅读者对自己性别身份的建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情感与符号之间的关联,还可以从语言学等方面切入研究。汤朝菊、魏全凤的《多模态语音情感语料库的语言符号学“全文本”解读》论证了多模态语音情感语料库可以还原语料库的原有信息,而且生成新的可用信息超级童养媳,更好地解释语力、韵律和情感的互动关联。宗争的《游戏“沉迷”的文化符号学解读》则发现游戏沉迷这种情感取向有游戏自身形式的符号构成与参与者的符号身份两方面的原因,这就说明,人的情感有被符号塑造的特征。
    情感现象学由胡塞尔、舍勒等人开创,为情感研究向纵深推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张鹏程的《情感的现象学研究》一文对胡塞尔、舍勒等人的研究做了简单的介绍与勾勒并对情感研究进行了展望。邓线平的《情感与认知——波兰尼求知热情理论与胡塞尔情感现象学的比较》认为波兰尼的求知热情理论和胡塞尔的情感现象学试图将情感与认知结合起来缘嫁首长老公,从而证明了情感与认知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互补的元神真仙。
    本期文章还先择了两篇中西情感比较的文章。刘旭光的《“道”的情感现象学——〈二十四诗品〉新探》试图建构一个“道的情感现象学”的理论框架,将情感现象学与古代哲学概念进行了很好的结合。黄玉顺的《论“恻隐”与“同情”——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则将儒学中的“恻隐”与舍勒的“同情”进行比较,认为恻隐即爱或爱的原初显现, 而非与爱对立的 “低级” 情绪。恻隐的情感是一切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 也包括伦理学建构的大本大源、源头活水。该文不仅是中西情感现象学的比较,而且是建构中国学术话语的有益尝试。
    这些理论探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不仅表明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探索情感的步伐,而且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该问题上的独特见解,也说明中国古人早已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或许这些思想资源能够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谭光辉:《论情感:情感意向性压力下的叙述判断》
    谭光辉:《论现实情感与虚构情感》
    谭光辉:《论羞感:对被叙述为耻的恐惧感》
    谭光辉:《论幽默:制造判断差的反常规叙述》
    谭光辉:《重回葛兰西的“情感维度”》
    陆正兰:《情感焦虑:当代爱情歌曲的符号学分析》
    宗争:《游戏“沉迷”的文化符号学解读》
    汤朝菊、魏全凤:《多模态语音情感语料库的语言符号学“全文本”解读》
    孟瑞:《生命形式与人类情感的统一——试论苏珊 ·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
    张婷婷:《符号、情感与艺术》
    项侃侃、武阳阳:《从符号学角度浅析色彩对公共雕塑情感表达的影响》
    黄汉华:《音乐活动:人以美的音响符号进行情感交往的特殊方式》
    罗宾·沃霍尔-唐:《形式与情感/行为:性别对叙述以及叙述对性别的影响》
    王纯菲:《叙述学课题——诗叙述的情感基点》
    胡平:《情感力度结构与强力度情感符号》
    张鹏程:《情感的现象学研究》
    邓线平:《情感与认知——波兰尼求知热情理论与胡塞尔情感现象学的比较》
    刘旭光:《“道”的情感现象学——〈二十四诗品〉新探》
    黄玉顺:《论“恻隐”与“同情”——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

    (本期编辑:要鑫)